四川食用菌网欢迎您!咨询热线:028-84504291 返回首页|设为主页|加入收藏|在线反馈
栽培技术
最新公告
联系我们
四川金地菌类有限责任公司
联系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狮子山路4号
联系电话:028-84504575
电子邮箱:scjindi@163.com
栽培种植 您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栽培技术 > 栽培种植
毛木耳详细栽培技术
发布者: 发布时间:2012-10-26 15:33:25

一、生产季节

毛木耳适宜在夏季生产,即在4-10月出耳。毛木耳菌丝体长满袋后,待温度适宜时才出耳,因此,可以提早生产菌袋,这样便于大面积生产和利用农闲时间。一般在8-10月生产原种,10-12月生产栽培种,12月至次年3月生产菌袋。

二、菌袋制作

1. 原材料及配方

  生产毛木耳的原料主要有棉籽壳、 阔叶树木屑、玉米芯以及农作物桔秆等为主料;辅料有麸皮、米糠和玉米粉等,用于补充料中氮素营养;另外,还需添加石膏、石灰等来补充矿物元素和调节酸碱度。

  生产黄背木耳以多种主料混合组成的基质为好,如棉籽壳、阔叶树木屑和玉米芯混合组成的基质,比单一棉籽壳、 阔叶树木屑或玉米芯组成的基质的产量高;多种原料混合后,不仅在养分上互补,而且可改善培养料的物理性能如保水性、通透性等。

配方1:棉籽壳32%,阔叶树木屑32%,玉米芯32%,石膏1%,石灰3%。

配方2:棉籽壳29%,阔叶树木屑29%,玉米芯29%,米糠10%,石灰3%。

配方3:棉籽壳86%,麸皮或米糠10%,石膏1%,石灰3%。

配方4:棉籽壳30%,阔叶树木屑36%,草节20%,麸皮10%,石膏1%,石灰3%。

配方5:玉米芯46%,阔叶树木屑40%,米糠10%,石膏1%,石灰3%。

2. 培养料配制

按配方比例先称取主料,平铺在地面上,再将辅料混合均匀后,均匀地撒在主料上。使用玉米芯时,须将玉米芯在水中浸泡3小时以上,或加水拌湿后堆积一夜后使用;然后,用铁铲翻拌匀培养料,或者用拌料机拌匀。最后加足水,按料水比1:1.2~1.3比例加入清洁的井水或自来水,再用铁铲翻拌匀,或用拌料机拌匀培养料。拌匀的培养料要求干湿均匀,含水量在65%左右,即用手捏料无水滴出,在手指缝间可见到水。拌匀后的培养料即可装袋。也可堆积起来,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发酵4~6天,再装入袋内。通过发酵处理后,使培养料水分均匀,同时可杀死部分杂菌,装袋之前,再拌匀培养料和调节水分。

3. 装袋

装袋用塑料袋规格有20cm×41cm,22cm×42cm,20cm×50cm,17cm×38cm等,生产白背木耳常用17cm×38cm规格的折角袋。利用高压灭菌时,应选用聚丙烯塑料袋,常压灭菌时,常用聚乙烯塑料袋。

装袋方法有手工装袋和机械装袋。利用手工装袋方法是:将塑料袋张开成筒状,抓取培养料放入袋内,边装入培养料边用手压实,层层压紧,使料柱上下松紧一致;装好培养料后,两端用绳扎口,或者上颈圈并用塑料薄膜封口。机械装袋的方法是:将塑料袋的一端事先用绳扎好,或热合封好的塑料袋,套在出料筒上,另一人铲取培养料倒入料斗内,当培养料源源不断地进入袋内后,逐渐后退出料袋,通过调节后退速度来调整料柱松紧度,最后封好袋口。

4. 灭菌

灭菌有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两种方式,常压灭菌是利用土蒸灶进行灭菌,因灶的结构不同,操作方法也不一样,但灭菌原理是一样的。常压灭菌时,当灶内温度达到在100℃左右时,保持12~18小时,灭菌结束后,再闷一夜或半天,可增加灭菌效果。高压灭菌时,当压力上升到0.05兆帕时,排放出锅内气体,如此进行二次,再次升到0.15兆帕时,在此压力下保持3~4小时进行灭菌,灭菌结束后,待压力表指针回到“0”时,开启排气阀门,打开锅盖,稍冷却后取出料袋。

5. 接种

(1) 料袋冷却

灭菌结束后,取出料袋放在冷却室或接种室内冷却。在冬季气温度在15℃以下时,当料袋内温度在30~35℃时,就要及时接种,趁热堆码菌袋,才有利于保温发菌;气温在20℃以上时,则要冷却到30℃以下才能接入菌种。

(2)菌种选择及消毒

   毛木耳栽培种最好为瓶装菌种,不宜使用袋装菌种,否则易感染杂菌。菌种要求菌丝体浓白,粗壮,整齐,无杂菌,没有萎缩,不吐黄水 ,无害虫,封口物无破损。菌种瓶表面用75%酒精,或0.1%克霉灵,或0.25%新洁尔灭等消毒剂擦洗除去表面杂菌。

(3)接种场所消毒

    接种时须在接种室,或接种箱,或接种罩内进行。接种场所用气雾盒点燃产生气体进行熏蒸杀菌(每立方米空间用2~3克),或者用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产生气体来杀菌,也可采用喷洒杀菌剂来消除杂菌。消毒处理须提前3~4小时进行。

(4)接种方法

接种工具和容器用消毒剂擦洗消毒,或在酒精灯上灼烧杀菌后使用。首先去掉瓶口表层菌种,取下层菌种使用。打开袋口,钩取出菌种放入袋口内并压实,然后,用已灭过菌的纸封口;或者用绳扎着袋口,但要求不要扎得过紧,要留出一些可透气的缝隙,一般每瓶菌种可接种8~10袋。接上菌种后,及时进行保温培养发菌,让菌种萌发生长并长满袋。

三、培养发菌

1. 堆码方式及方法

  根据气温不同,采取的堆码方式也不一样。冬季气温度在15℃以下时,要将菌袋横积堆码起来,堆码成墙状,堆码高度为5~6层;每排之间相距10cm,间隔3排后,将菌墙间距离增至30cm,这样便于进入检查温度,菌袋的发菌以及感染杂菌情况。然后,在菌袋上覆盖编织袋或塑料薄膜进行保温管理。

2. 环境条件控制

    温度控制在22~26℃之间为宜,温度高于26℃时,有的毛木耳菌株易出现感病,温度低于20℃时,菌丝生长速度缓慢。因此,在冬季培养发菌时,应采取热袋接种(30~35℃),趁热堆积覆并盖塑料薄膜保温发菌,才能保持温度在20℃以上,温度高于28℃时,要及时通风散热降温。培养室内要保持干燥,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%以下。做好遮光发菌,以免光照过强后,引起发菌不良。覆盖塑料薄膜保温发菌的,每周揭膜通风换气一次,揭膜时间不宜过长,当温度下降到20℃时,及时覆盖塑料薄膜保温。培养15天后,将上下层菌袋调放在中部,使其菌丝生长速度一致。培养发菌30~40天,菌丝体就可长满袋。若气温低于15℃,不能出耳时,应降温放置,待气温适宜时再进入出耳管理。

四、出耳管理

毛木耳产品分为黄背木耳和白背木耳两种,在生产管理方式都有所不同,因此,将分别介绍其栽培出耳管理方法。

(一)菌袋排放

1. 床架上排袋

床架上排放菌袋的方式多种多样,一种是在床架上排2~3层菌袋;另一种是单层菌袋排放;再一种方式是先在床架上排放一层菌袋后,再在其上吊一排菌袋,上下层之间相距10cm左右。这样即可充分利用床架空间,又可实施开口出耳。

2.“井”字形码袋

  先在地面上直立一根竹竿或木棒,横向相距50cm立一根立柱,纵向相距10cm立一根立柱,将立柱上端捆绑固定在横杆上。在立柱下端排放一层砖,以立柱为中轴,“井”字形地码菌袋,每码一层菌袋后,用绳捆绑固定,共堆码10~12层,利用这种方式码袋简便,并可实施开口出耳。

3. 吊袋 

 用绳将菌袋串挂起来,悬挂在横竿上进行出耳。先在耳房内搭建横竿,相距50cm,排放一根横杆,然后,再相距100cm排放另一根横杆,使之成一窄一宽的横杆。横竿高度为200cm,在横杆上放上绳环,距地面30cm左右。每两根绳环为一组,将菌袋放在绳环上,旋转一周后,再排放另一菌袋,如此一层一层地排放菌袋,共排放10~12层菌袋,悬挂的菌袋要求袋口与袋口之间相距10cm,菌袋侧面之间相距20cm,距地面约30cm,人行道宽为70cm。

4. 夹袋  

将菌袋用竹竿夹着排放进行出耳的方式,也是生产上常用的方法。首先在耳房内排放横竿架,间隔70cm排放一根;或者间隔50cm排放一根后,再间隔70cm排放一根,即一窄一宽方式排放。然后,竖直两根细竹竿,相距为12cm左右,即为菌袋的直径。以两根竹竿为一组,每组之间相距10cm。在两根竹竿之间地面上排放一层砖,将菌袋放在砖上,如此一层一层地将菌袋排放在两根竹竿之间,每排放4层菌袋后,用绳捆扎着竹竿,防止上层菌袋压坏下层菌袋,如此地排放好菌袋,共堆码10~12层。这种排放出耳方式有利于开口出耳,并且排放方便。

(二)诱导出耳管理

排放好菌袋后,气温稳定在18℃以上时即可出耳,当耳基形成时,及时去掉两端袋口上封口纸,若推迟开口,耳基就会长大并成块状,分化的耳片多且小,并且耳蒂大。或者在袋身上开3~6个出耳口,并根据排袋方式分另采取不同的开口部位和数量,出耳口为“一”字形,长为0.5cm~1.0cm。开口不宜过长,否则形成的耳基多,长出的耳片小。开口后,便从开口处长出耳基。诱导出耳除了温度要适宜外,还要增加光照,使耳房内有较充足的散射光,在完全黑暗条件下,则不易形成耳基;此外,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%~95%之间,湿度过低后,耳基则逐渐长大并成拳头状,不分化出耳片,表面出现干缩。

(三)耳片生长发育管理

当耳基形成后,便进入耳片生长阶段的管理,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管理。

1. 温度控制 

保持耳房内温度在18~30℃之间,温度低于18℃时,耳片生长缓慢,温度超过35℃时,耳片生长受到抑制,严重时会出现耳片生长停止或流耳。

2. 湿度调节

    耳片生长期间,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温度在85%~95%之间,并做到干湿交替管理,不要长期处于高湿条件下,否则会出现流耳,当耳片边缘出现卷曲发白时,表明湿度不足,就要及时喷水保湿,在晴天每天喷水2~3次,阴天和雨天不喷水。

3. 光照 

 耳片生长期间,光照强度对耳片颜色和厚度有较大影响,在光照强的环境下,长出耳片厚,大,颜色为紫黑色至紫红色;光线弱时,长出耳的的耳片呈红褐色,薄;因此生产者可通过调节光照强度生产出不同质量的耳片,来满足市场需要。

4. 通风换气

耳片长生期间,要加强通风换气,保持耳棚内空气新鲜,通风不良,CO2浓度增高后,耳片分化受到抑制,长成“指状”的畸形耳。

只有在所有环境条件都处于良好时,长出的耳片质量才好,产量高。

五、采收及采后管理

(一)采收标准

当耳片完全展开,就要及时采收,推迟采收后,会弹射出大量孢子,附着在耳片上,形成一层白色粉末状物,从而降低产品质量。选择在晴天采收,采收前一天停止喷水,这样有利于干燥。出现连续阴雨天气时,应在8~9分成熟并且孢子尚未形成时采收,这样在阴干的过程中,则不会弹射出孢子。

(二)采收方法

  采收方法有两种,一种是直接拨取耳片,不留耳基;另一种方法是用刀割下,留下耳基 ,留有耳基的,有利于耳片再生,提早出耳,但易出现耳基感病腐烂。采收下来的耳片装入洁净的筐内,并及时晒干或烘干,不宜堆放过久,否则会弹射出孢子和出现细菌、酵母菌等繁殖,从而降低产品质量。

(三)采后管理

    采收后,停喷水4~5天,待伤口上菌丝恢复,并形成耳基,分化成杯状耳片时,再喷水保湿,进入耳片生长期间管理。一般可采收5~6潮木耳,每袋可产干木耳150~200克。


网站首页|平台机构|专家团队|科研成果|资质荣誉|食药用菌|菌种菌材|栽培技术|种植基地|营销网络|新闻动态|咨询服务

Copyright © Sichuan Jindi Fungus Co., Ltd. All Rights Reserved.    版权所有:四川金地菌类有限责任公司    备案号:蜀ICP备10011747号-1
电话:028-84504575     传真:028-84787971      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狮子山路4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(原微生物研究室

技术支持:成都顶呱呱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16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