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食用菌网欢迎您!咨询热线:028-84504291 返回首页|设为主页|加入收藏|在线反馈
新闻动态
最新公告
联系我们
四川金地菌类有限责任公司
联系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狮子山路4号
联系电话:028-84504575
电子邮箱:scjindi@163.com
行业新闻 您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行业新闻
沪产食用菌多数为人工培养,不用农药、化学添加剂
发布者: 发布时间:2013-11-01

       东方网1029日消息:据《新闻晨报》报道,你家的餐桌上有没有“一荤、一素、一菇”?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人类最佳饮食结构。蘑菇、金针菇到底安全与否?昨天,上海市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透露,目前,金针菇、杏鲍菇、蟹味菇等上海本地食用菌七八成是人工培养的“菇宝宝”。和种植出来的“农民菇”不同,人工培养的“菇宝宝”生产过程不会使用任何农药和化学添加剂,从源头确保了食品安全。而今年自年初制定了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标准后,杏鲍菇的生产标准也已经制定完毕,将向全市推广。

 

  木屑、玉米芯等农林业下脚料培养“菇宝宝”

 

  昨天,记者在菜场上看到,金针菇、白玉菇、蟹味菇都穿上了“外衣”,包装袋上除了标明生产工厂以外,还有生产日期等。但是,大多数人不知道,目前,在市场上露面的金针菇、杏鲍菇、蟹味菇、白玉菇多是人工培养。

 

 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主要原料是木屑、玉米芯、米糠、棉籽壳等。农林业下脚料是怎么变成生产食用菌的原材料的呢?秘密就在生产车间里。上海市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孙占刚告诉记者,人工培养金针菇的第一步是培养料的混合,按配方称重各种原材料,将所有原材料混合,边搅拌边加水,接着将所混合的培养料装瓶。装瓶后,就是比较关键的一步:高温灭菌,杀灭有害细菌,确保没有污染物。

 

  然后就进入仿生态栽培过程,要保证接种时净化空气正压状态,确保没有污染,将接种完的培养瓶移入培养室。对已发满成熟的栽培种,工作人员还会进行搔菌,去掉老菌块及老菌皮。最后才能上架培养,控制适当的温度以及湿度和光线,在培养室进行出菇。从接种到采收大约50天左右。

 

  在上海,以前采用传统方式栽培的黄色金针菇规模较大,而随着工厂化金针菇的扩张,黄色金针菇已逐步退出了市场。杏鲍菇、蟹味菇等由于对栽培环境要求较高,上海以半工厂化及工厂化栽培为主,自然季节传统模式栽培已很少见。

 

  金针菇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比例逐年增加

 

  上海人每天吃掉多少食用菌?上海市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秘书长沈佳治告诉记者,目前上海市民主要消费的食用菌产品是香菇、双孢蘑菇、木耳等品种,金针菇、蟹味菇、杏鲍菇等品种消费量相对较低。香菇、木耳等面对的是大众消费群体,而金针菇、杏鲍菇等面对的是宾馆、饭店等餐饮单位。据调查统计,目前上海金针菇日均销售量为100120吨,蟹味菇日均销售量为15020吨,杏鲍菇为610吨。

 

 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迅速发展,食用菌品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,从过去的五大品种(双孢蘑菇、香菇、草菇、金针菇、平菇)增加到目前的十多个品种(真姬菇、蟹味菇、白玉菇、杏鲍菇、秀珍菇、茶树菇、长根菇等)。粗放的、简陋的、低效的生产方式正在逐渐萎缩,食用菌以设施化、工厂化生产的比例逐年在增加。另外秀珍菇、双孢蘑菇等设施化规模已在大幅度增加,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正在抓紧引进投产。

 

  根据统计,2012年本市工厂化生产金针菇、杏鲍菇、蟹味菇等日产规模达300吨,产量比去年增加约20%,约占上海食用菌总产量的70%。从产品包装上看,目前上海越是价值高的产品包装越精致,像蟹味菇、白玉菇、杏鲍菇等基本上都采用小包装进行销售,金针菇、草菇、平菇、香菇等基本上采取大包装散装销售。

 

  目前上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有4050家,规模化、标准化、设施化生产的食用菌企业约20家,基本上都通过无公害认证。获得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的食用菌企业有5家,他们是上海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、上海益升食品有限公司、上海大山合集团有限公司、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上海福茂食用菌有限公司。

 

  很多菌类的生长环境非常特别,无法通过人工模拟来获得适宜的生长环境。相比传统生产方式,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优势明显,既节约了土地资源,又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农业对劳动力的过度依赖。工厂化生产模式也便于对生产环境进行检测和监控。人工培养的食用菌到底安全吗?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答案,在专家看来,人工培养出的食用菌不会添加农药、添加剂,非常安全。

网站首页|平台机构|专家团队|科研成果|资质荣誉|食药用菌|菌种菌材|栽培技术|种植基地|营销网络|新闻动态|咨询服务

Copyright © Sichuan Jindi Fungus Co., Ltd. All Rights Reserved.    版权所有:四川金地菌类有限责任公司    备案号:蜀ICP备10011747号-1
电话:028-84504575     传真:028-84787971      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狮子山路4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(原微生物研究室

技术支持:成都顶呱呱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164号